【環球時報綜合報道】伊拉克南部的國際石油公司18日紛紛宣佈撤離人員,這是該國局勢急劇惡化的重大標誌性事件,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在伊石油投資面臨危險。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整肅軍紀更換數名軍方高官,並徵召200萬人反擊“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(ISIS)”,但伊國內外大多數人的心仍在懸著。ISIS已逼近首都巴格達60公里處,巴格達市民開始囤糧、準備逃離。
  18日,伊拉克電視臺報道稱,5000名伊朗敢死隊員已進入伊拉克“保衛聖城”。巴格達物價飛漲,許多人在準備逃離,7月15日之前飛往鄰國的機票已然售罄,政府軍在巴格達郊外已經挖下戰壕作為“最後一道防線”。
  “ISIS的興起是一個全球腫瘤。”愛爾蘭《獨立報》18日報道稱,伊拉克駐美大使魯克曼在美國對多家媒體發出了“絕望的求救”,他稱如果國際社會不能有效協助伊拉克政府應對,那麼將導致出現“一千個本·拉登”,因此,“這個SOS(緊急求救信號),不僅僅是為了我們,而是為了整個地球”。
  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會見國會4位大佬,商討應對伊拉克問題,此前他表示,不排除採取軍事措施。在整個美國,“第三次海灣戰爭”是否會打響已經成了最熱話題。國會山的一些議員主張動武,但大多數媒體對此持反對態度。美國Opednews網站的評論文章說,伊拉克就是一個絞肉機,美國不能將年輕的士兵送入虎口。
  美國NPR電臺17日寫道,在一個美軍2年半前撤離的國家,華盛頓到底有什麼不得不保護的利益?總統沒有說,但參議員格雷厄姆說,伊拉克正迅速變為對美襲擊的新策源地,可能導致第二個“9·11”。該台稱,在一些中東問題專家看來,這可能是誇大了。美國《政治家新聞》稱,越南戰爭時期,一個問題曾纏繞美國人:我們為何而戰?如今,這個問題再度纏繞美國。
  如果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干預,動員盟友也將非常艱難。17日,加拿大《多倫多太陽報》就刊登評論文章慶幸說,“很不錯的是,我們沒有在伊拉克。”新西蘭廣播電臺18日稱,該國總理拒絕回答是否對美國空襲伊拉克給予道德支持。
  德國世界財經市場網評論說,“9·11”事件、越南戰爭的失敗是美國現代歷史上的兩個“創傷中心”。現在,伊拉克危機將很快成為美國的“第三個創傷中心”。
  【環球時報駐伊拉克、德國、美國記者陳憲忠青木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白天天 汪析 柳直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l14dlrhp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